微波設備與食品的利用
![](/skins/77273/images/time3.png)
更新時間:2014-06-10
![](/skins/77273/images/eye1.png)
瀏覽次數:1654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經濟水平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對食品工業的產品結構、質量品質、安全衛生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各類傳統、方便的袋包裝食品,更是成為當今食品市場的一個消費熱點。但是在這些食品生產、保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極易污染變質,從而失去商業價值。雖然國家食品衛生法對種類食品的衛生指標都作了嚴格規定,但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符合標準的。這不僅大大影響商品的貨架期,而且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盡管通常可以采用高溫干燥、燙漂、巴氏滅菌、冷凍以及防腐劑等常規技術來實現對食品的殺蟲滅菌與保鮮。但這些設備大都龐大、處理時間長、滅菌不或不易實現自動化生產,同時往往影響食品的原有風味和營養成份。而微波殺蟲滅菌是使食品中的蟲菌等微生物同時受到微波熱效應的共同作用,使其體內蛋白質和生理活動物質發生變異,而導致微生物體生長發育延緩和死亡,達到食品殺菌、殺蟲、保鮮的目的。
微波殺菌、保鮮就是希望將食品經微波能處理后使食品中的菌體、蟲害等微生物喪失活力或死亡,保證食品在一定保存期內含菌量仍不超過衛生法所規定的允許范圍,從而延長其貨架期。以下簡述微波殺菌保鮮的機制:
*,細菌、成蟲與任何生物細胞一樣,是由水、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無機物生等復雜化合物構成的一種凝聚介質。其中水是生物細胞的主要成份,含量在75~85%,因為細菌的各種生理活動都必須有水參與才能進行,而細菌的生長繁殖過程,滲透吸附作用來完成。在一定強度微波場的作用下,食品中的蟲類和菌體也會因分子極化弛豫同時吸收微波能升溫。由于它們是凝聚態介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加劇了微波能的能態轉化。從而使體內蛋白質同時受到無極性熱運動和極性轉動兩方面作用,使其空間結構變化或破壞,而其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后,其溶解度、粘度、膨脹性、滲透性、穩定性都會發生明顯變化,而失去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微波能的非熱效應在滅菌中起到了常規物理滅菌所沒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細菌死亡原因之一
正是由上述微波能的熱作用或非熱生化作用,干擾了蟲體和細菌正常的代謝功能,破壞了其生成條件和延緩遺傳繁殖速度而達到殺蟲滅菌目的。